岁月安好!感谢关注~正规配资十大排名
岁月安好!感谢关注~
离开鹿邑多年后的一个冬夜,我在异乡的街头撞见一家挂着 “河南烩面” 招牌的小店。
推门而入,羊肉的香气混杂着八角桂皮的味道扑面而来,可当那碗烩面端上桌时,我还是轻轻叹了口气 —— 宽宽的面条毫无生气,软塌塌地卧在汤里,羊肉片薄得透光,汤头泛着浮油,却没有那股子让我魂牵梦萦的醇厚鲜香。
我忽然明白:家乡的羊肉烩面味道里藏着涡河的水、藏着南城墙的古朴沧桑、藏着县高中老翟师傅敲钟时震落的梧桐叶,缺一味,都不是故乡。
展开剩余83%鹿邑高中的大门口,总是被烩面的香气紧紧包裹。
出了校门往左转,三家烩面馆并排挨着,门头都不算起眼,墙面刷着简单的白漆,玻璃窗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油雾,却总能在饭点排起蜿蜒的长队。
当时比较受欢迎的是任记烩面 —— 如今早已成了老食客口中的念想。
老板老任是个壮实的中年汉子,常年系着沾满油星的蓝布围裙,双手布满磨出的老茧,却总能精准拿捏每一碗面的火候。
他家的烩面,从和面、醒面到抻面,全是实打实的手工操作。
清晨天不亮,街巷还浸在墨色里,老任就已在案板前忙活开了。
面团在他粗糙的手掌间反复揉搓、摔打,“砰砰” 的声响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亮。
随后,小伙计搬来一根胳膊粗、近两米长的木杠子,一头固定在案板边缘的铁环里,自己跨坐在木杠另一头,双腿蹬着地面,腰背发力,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木杠上,来回滚动碾压。木杠子在面团上沉沉碾过,将面筋一点点唤醒,小伙计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,脸颊涨得通红,却依旧咬牙坚持。
这带着蛮力的手工技艺,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印记,也让每一个烩面坯都攒足了筋道。
直到面团变得光润弹韧,老任才将其分成一个个小面剂,抹上香油静置醒发。
等到打铃师傅老翟敲响放学的大钟,案板前就成了老任的舞台。
他抓起一个面剂,双手一拉一抻,再顺势一抖,宽宽的面条便如丝带般舒展,“扑通” 一声扔进翻滚的羊汤里,煮到浮起便迅速捞出,动作一气呵成,满是烟火气的利落。
醇厚的羊汤是烩面的灵魂。
任记每天都会炖上一大锅,羊骨、羊肉焯水去血沫后,用文火慢炖数小时。
汤锅里的热气咕嘟咕嘟往上冒,羊肉的鲜香与香料的醇厚渐渐交融,漫出店面,弥漫在整条街巷,勾得饥肠辘辘的学生们脚步匆匆。
煮面时,舀一勺滚烫的羊骨汤浇在面条上,铺几片炖得软烂的羊肉,撒上翠绿的香菜、蒜黄,淋一勺红彤彤的辣椒油,一碗地道的鹿邑羊肉烩面便成了。
面条筋道爽滑,吸饱了汤汁的鲜美;羊肉肥瘦相间,入口即化,无半分膻味;汤头清亮醇厚,喝一口暖到心底,辣而不燥,鲜而不腻。
大门外右侧的解德烩面,是我们高中三年最奢侈的慰藉。
那时的它还没有如今的声名远扬,菜品也简单得很,却凭着豆腐皮、花生米、拌豆角等几样家常小菜,成了囊中羞涩的高中学子 “打牙祭的天花板”。
当时一碗羊肉烩面一块五,经常吃实属奢望,我们便发明了 “羊肉素面”—— 特意跟老板老解说 “不要肉,多撇油”,只收一块钱。
老解总是笑着应着,手脚麻利地煮面、盛汤,眼角眉梢全是理解,没有丝毫歧视。
“穷学生嘛,都懂”,他常说的这句话,如羊汤般暖人。
最令人难忘的,是鹿邑烩面馆里的热拌羊肉。
这道菜的灵魂,在于足量的小磨香油,再配上用羊汤煮好的海带丝,以及冬季的蒜黄、夏季的荆芥,缺一不可。
还是穷的缘故,当时我们打牙祭,热拌羊肉总会先要半斤,再要半斤,这样就能多些海带、蒜黄或荆芥等配菜,分量也更足一些。
这藏在拮据里的小狡黠,是属于我们那代学生独有的 “小算盘”,如今想来,满是青涩的温暖。
高中三年,烩面馆是我们的青春驿站。
鹿邑高中门口的烩面馆,不仅藏着我们的青春味觉,更藏着一代人的时代机遇。
改革开放初期,正是老任、老解们这些早早醒悟的生意人,凭着一碗碗烩面的实在与鲜香,抓住了校园旁的烟火商机。
他们从小小的铺面起家,凌晨揉面、深夜收摊,用汗水熬煮羊骨汤,也熬煮着自己的日子。
渐渐地,有的面馆做成了 “老字号”,门前队伍越排越长;有的老板成了鹿邑 “先富起来” 的那批人,从油腻围裙换成笔挺西装,却依旧记得给学生多添一勺羊油的温情。
他们的故事,就像烩面汤里的羊肉,虽不张扬,却实实在在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,也成了我们味觉回忆里更厚重的印记。
可岁月总在悄然变迁。
后来鹿邑高中搬了新校址,像一根无形的线,牵动了校门口整条街的烟火气。
那些熟悉的烩面馆,有的追随学校搬迁,在新址不远处重新支起铁锅;有的扩大规模,开起装修精致的分店,不再是当年玻璃窗蒙着油雾的小铺子;而任记烩面,终究没能抵过时代流转,悄悄关了门,只留下老食客口中一声长长的 “可惜”。
如今再回老城区,曾经热闹的面馆聚集地早已变了模样,或许是新开的奶茶店,或许是整齐的便利店,唯有空气中偶尔飘来的一丝羊肉香,还能隐约勾连起当年的记忆。
如今,我在异乡漂泊多年,吃过无数家 “正宗河南烩面”,却再也找不到鹿邑烩面的味道。
它们要么面条不够筋道,要么汤头不够醇厚,要么羊肉不够软烂,始终差了点意思。
我知道,差的不仅是手艺,更是故乡的烟火气,是高中时光的青涩回忆,是老任、老解们朴实的温情,是 “羊肉素面” 里的拮据与默契,是热拌羊肉里藏着的少年狡黠。
鹿邑的羊肉烩面,是刻在老子故里人骨子里的乡愁。
它不像山珍海味那般名贵,却有着最纯粹的鲜香;它不像精致点心那般小巧,却能给人最踏实的温暖。
它是故乡的味道,是家的味道,是无论走多远,都能让我魂牵梦萦的味道。
每当夜深人静,那碗热气腾腾的烩面便会浮现在眼前正规配资十大排名,带着涡河的温润、南城墙的沧桑,还有老翟师傅的钟声,在记忆里永远滚烫。
发布于:河南省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期货配资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