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妈,对不起,我真的坚持不住了,请不要为我伤心…”这是陈某某留给母亲的最后一条信息。
10月15日,从西安返回安康老家探望母亲的陈某某,因未履行请假手续,与辅导员冉某某发生微信争执。
辅导员要求她“立刻,马上,现在返校来领处分”,并让家长立即打电话。四小时后,这位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,在返校途中跳河轻生。
展开剩余69%01
22岁的陈某某原本即将毕业,开启人生新篇章。10月15日,她从西安返回安康家中探望母亲,理由是“母亲生病”。
然而,她并未按照学校规定提前请假。
当天早晨6点左右,陈某某与辅导员冉某某的微信对话显示,她礼貌地解释了缺席招聘会的原因,并表示家人可随时配合核实。
辅导员的回应却异常强硬:“谁允许你出了校门不请假”、“谁允许你不返校的”,并一再要求她“立刻,马上,现在返校来领处分,让你家长立马给我打电话”。
上午10时32分,陈某某发送了令人心碎的消息:“你真的好讨厌”、“我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,你为什么要无情的打破”。
四小时后,她选择了跳河结束自己的生命。21天后,她的遗体在河中被发现。
02
这起悲剧令人不禁质问:校规制度与生命尊严,哪个更重要?
辅导员口口声声强调着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”,却完全忽视了学生当时可能面临的心理危机。
陈某某在最后的信息中透露:“我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”,这句呼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回应。
事发后,校方表示陈某某轻生“与校方不相干”,只愿支付5万元的人道主义费用。这种回应令人心寒!
那个曾经对母亲说“要回来跟我说个事,但到最后也没说”的女孩,内心可能早已背负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压力。
辅导员在对话中质问:“你不请假私自外出?是我的问题?” 试问,如果学校老师都能多点温暖、少点苛责,这样的悲剧是否可能避免?
陈某某的遗体在河中被打捞上来时,她再也不能告诉母亲,那天原本想说的是什么。而校方给出的5万元“人道主义费用”,与一个消逝的22岁生命,究竟孰轻孰重?
教育的本质是育人,而非管人。当规则碾压人性,当程序扼杀温暖,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陈某某,而是教育最根本的价值。
对此配资网站排名第一,你怎么看?
发布于:江西省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期货配资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