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有罪……我有罪……」
1949年2月23日,西柏坡简陋的会客室里,傅作义见到毛泽东的第一句话,就是这四个字。
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三十年、从未在敌人面前低过头的将军,此刻双手颤抖着,额头上冒着冷汗。
毛泽东走上前,紧紧握住他的手。
「不,你有功。」
「当初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,给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。如果我们也给北平的文物、古迹造成巨大损失,后世会谴责我们。」
「北平和平解放你功不可没,我们都要谢谢你。」
傅作义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
他想起一个月前,《人民日报》北平创刊号上那篇文章——「任何顽抗必遭覆没,和平解决可望折罪」。
折罪。
仅仅是折罪而已吗?
他甚至给林彪打过电话:「给我准备监狱吧。」
可现在,毛泽东却说他有功。
「主席……」傅作义哽咽了,「我以后……是回北平,还是……」
「你在北平不是住得好好的吗?」毛泽东笑了,「不久,我们也要到北平去。将来咱们可以更好地合作,建设我们的国家。」
「我们到北平以后,就要召集民主党派、人民团体、无党派人士、少数民族和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开会,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,你也将被邀请参加会议。」
傅作义整个人愣住了。
不是清算,不是监狱,甚至不是软禁。
是邀请,是合作,是建设国家。
毛泽东接着问:「傅将军,你愿意做什么工作?」
傅作义想了很久,才开口:「我……我不想在军队里工作了。最好让我回黄河河套一带,去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。」
毛泽东眼睛一亮:「你对水利感兴趣?黄河河套水利工作面太小,将来你可当水利部长么!那不是更能发挥作用吗?」
部长?
水利部长?
让我这个刚起义的国民党将领,当部长?
傅作义张了张嘴,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
但他以为这只是客气话,只是暂时稳住他的权宜之计。
直到七个月后的那一天。
01
1949年9月21日晚。
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灯火通明。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。
傅作义坐在会场的角落里,尽量让自己不引人注意。
他环顾四周:共产党的领导干部,各民主党派的代表,还有像他这样的「起义将领」——程潜、张治中、陈明仁、邓宝珊……
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。
唯独他,心里像压了一块巨石。
这几个月来,他过得战战兢兢。
虽然毛泽东在西柏坡那番话给了他很大安慰,但他始终不敢完全相信。
历史上,有太多前车之鉴了。
汪精卫投靠日本,最后客死他乡。
吴佩孚不肯投降,晚景凄凉。
张作霖想两边讨好,被炸死在皇姑屯。
他傅作义,会是什么下场?
更让他不安的是,回到北平后,他明显感觉到周围人的冷淡。
街道组织打电话到他家里,让原国民党人员去登记。
他说他是傅作义。
对方却义正辞严:「找的就是你傅作义!」
那种屈辱感,他这辈子都没体会过。
还有那场运动会。
毛泽东邀请他一起去天坛公园观看北京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。
走到祈年殿时,毛泽东指着修补过的墙角问:「宜生,你看这一块我们补得好不好?」
那是1949年1月,为了阻止蒋介石派飞机运走他的亲信和武器,解放军炮击天坛机场时留下的弹痕。
傅作义的心猛地一紧。
他知道,这是在暗示什么。
「修补得很好,」他小心翼翼地回答,「不仔细看,完全看不出修补的痕迹。」
毛泽东点点头:「如果不是北平和平解放,损失远远不止这一点。」
然后话锋一转:「是不是我们共产党内有人怠慢你?」
傅作义心里咯噔一下。
毛泽东怎么知道的?
原来,水利部的文件上,已经很久没有他的签字了。
那些副部长,那些干部,对他这个「前国民党将领」充满了敌意。
开会时,故意把他的车停到最偏僻的地方。
文件下发,只找副部长批示,根本不找他签字。
他也不想给大家添麻烦,干脆就把批示文件的权力全部交给副部长,渐渐形成了惯例。
「哪里,哪里。」傅作义连忙说,「您不治我的罪,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。我是水利问题的门外汉,恐怕胜任不了部长工作。」
毛泽东摆摆手:「不懂就学嘛,哪有天生的内行啊?水利部文件批文怎么没有你傅作义部长的名字?你在水利部当部长,是不是有职无权?」
傅作义不敢再隐瞒,只能说:「我经常外出,文件由副部长批示也是一样的。」
毛泽东沉默了片刻,然后拍拍他的肩膀:「回去好好干,边干边学。」
几天后,周恩来专门批示水利部:「以后大小事情,没有傅部长批示,一律无效!」
这件事之后,傅作义在水利部的工作才渐渐顺利起来。
但即便如此,他心里还是没底。
水利部长的任命,会不会只是暂时的?
会不会哪天突然就被撤了?
甚至会不会……被清算?
这些念头,像乌云一样压在他心头。
02
会议进行到第四天。
1949年9月24日下午。
这一天的议程,是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部长的人选。
周恩来站在主席台上,手里拿着一份任命名单。
会场里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傅作义坐在角落里,双手紧紧攥着裤腿。
他的手心全是汗。
西柏坡那次谈话,毛泽东确实说过让他当水利部长。
但那已经是七个月前的事了。
七个月,足够发生太多变化。
也许中央改变主意了?
也许只是当时的安抚之词?
也许……
「教育部部长,」周恩来开始宣读,「马叙伦同志。」
会场里响起掌声。
「外交部部长,周恩来同志。」
又是一阵掌声。
「财政部部长,薄一波同志。」
「交通部部长,章伯钧同志。」
一个接一个名字被念出来。
傅作义的心跳越来越快。
他看到前排的程潜、张治中等人都松了一口气——他们的职务都已经安排妥当了。
而他呢?
周恩来的声音继续传来:「农业部部长,李书城同志。」
「卫生部部长,李德全同志。」
傅作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他几乎不敢呼吸。
突然,周恩来停顿了一下,然后清晰地念出:「水利部部长——」
会场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「——傅作义同志。」
轰——
傅作义的脑子里一片空白。
周围的声音变得遥远而模糊。
他听见有人在鼓掌,听见有人在议论,但所有的声音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水。
主席团一致通过。
没有人反对。
没有人质疑。
就这么……定了。
那一瞬间,无数画面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:
1948年底,蒋介石在南京召见他,当着所有人的面,要他把华北的25万部队全部拉到南京去。
他知道那意味着什么——交出军队,就等于交出命。
蒋介石用他的时候叫他「傅将军」,不用他的时候连电话都不接。
他想起在阎锡山手下的那些年。
1936年百灵庙大捷,他率部击退日伪军,收复失地,全国报纸都在登他的照片。
可阎锡山却说他「把部队带赤化了」,只因为他学八路军搞政治工作,让士兵不要欺负老百姓。
他想起为了在国民党那边谋个一官半职,他拎着整箱的黄金美钞去打点关系。
结果呢?
人家看都不看他一眼。
而现在。
共产党让他这个「起义将军」当部长。
不是副的,是正部长。
不是挂名,是实职。
03
傅作义的眼泪夺眶而出。
他再也控制不住,用双手捂住了脸。
肩膀一抽一抽的。
会场里的掌声渐渐停了下来。
所有人都看向了那个角落。
前排的程潜回过头,眼眶也红了。
张治中拍了拍身边人的肩膀,轻声说:「他这些日子,不容易。」
邓宝珊叹了口气,想起一个月前在绥远,傅作义整夜整夜睡不着觉,反复问他:「我们这样做,对不对?」
会议主持人赶紧宣布:「会议暂时休会十分钟。」
代表们纷纷站起身,但没有人离开,大家都在小声议论。
「傅将军怎么哭了?」
「激动的吧,这么大的信任。」
「我听说他这几个月一直心神不宁,生怕被清算。」
「可以理解,毕竟过去是敌人啊。」
主席台上,毛泽东和周恩来交换了一个眼神。
周恩来轻轻点了点头。
他们都明白傅作义此刻的心情。
这不是简单的激动,这是一种如释重负,是一种被认可,是一种……重生。
过了几分钟,傅作义擦干眼泪,缓缓站了起来。
他的双腿有些发软,但还是坚持走到了主席台前。
会场里重新安静下来。
傅作义深深吸了一口气,声音有些沙哑:「周恩来先生提议由我来当水利部长,主席团竟一致通过……」
他停顿了一下,声音开始颤抖:「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。」
「在国民党那边,我拎着整箱黄金美钞,想打通关节买个部长都买不到!」
会场里一阵骚动。
这话说得太直白了,太赤裸裸了。
但正因为如此,才更真实,更打动人心。
傅作义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:「现在共产党要我这个起义将军当部长!」
「这是毛主席的英明!」
「共产党的伟大!」
说到这里,他猛地举起右手,振臂高呼:「中国共产党万岁!」
「人民领袖毛主席万岁!」
会场里沉默了两秒。
然后,雷鸣般的掌声响起。
主席台上的领导们站起身,和他一起喊。
台下的代表们站起身,和他一起喊。
有些老同志眼眶湿润了。
他们知道,这不是作秀,不是表演。
这是一个军人,在经历了半生戎马、半生犹豫之后,终于找到了归宿的那一刻,发自内心的呐喊。
这场面,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连一向严肃的周恩来,眼眶都红了。
04
会议继续进行。
但傅作义已经听不进去任何内容了。
他的脑子里一片混乱,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。
喜悦、感激、愧疚、不安……
喜悦,是因为终于得到了认可。
感激,是因为共产党给了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。
愧疚,是因为想起过去与共产党作战的那些年。
不安,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个部长。
散会后,很多人过来和他握手祝贺。
「傅将军,恭喜啊!」
「好好干,水利部需要你这样的人才。」
「北平和平解放,你功不可没,这个部长当之无愧!」
傅作义一一回应,但他的眼神始终有些恍惚。
他回到住处,一个人坐在书房里。
窗外,北平的夜色静谧而安详。
他想起1948年底那个寒冷的夜晚。
天津失守的消息传来,13万守军29个小时就全军覆没。
他站在北平城墙上,看着东方天空的火光。
那一刻,他知道,继续打下去没有意义了。
要么死守北平,玉石俱焚。
要么南撤,被蒋介石吞并。
要么……起义。
这三条路,每一条都像刀子一样,割在他心上。
死守?北平城里200万百姓怎么办?那些文物古迹怎么办?
南撤?他手里的25万部队,蒋介石会立刻拆散,他什么都不剩。
起义?他打了共产党这么多年,人家会放过他吗?
他女儿傅冬菊隔三差五来劝他。
这丫头,他早就知道是共产党了。
但他没戳破,因为他心里也在犹豫。
最后,是北平城里的百姓让他下了决心。
1949年1月16日下午,他请了北平的学者名流到中南海聚会。
徐悲鸿、朱光潜、许德珩……20多位文化名人。
「当前形势,战则败,和则安,这已是目前常识问题。」徐悲鸿第一个发言。
就连一向保守的生物学家胡先驌也说:「希望傅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,化干戈为玉帛,保护北平免遭兵灾。」
那一刻,他知道,他别无选择了。
1949年1月22日,农历腊月廿四。
他在《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》上签了字。
25万人,一个不少,全部开出城外改编。
签字的那一刻,他的手在抖。
不是害怕,是不知道未来会怎样。
05
现在,七个月过去了。
未来,终于有了答案。
不是清算,不是监禁,不是软禁。
是部长,是信任,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。
傅作义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
北平的夜空繁星点点。
他想起1939年,在绥远后套地区。
那时候他带着10万大军驻扎在那里,粮食供应是个大问题。
后套地区虽然土地肥沃,但荒凉贫困,人烟稀少。
他想了个办法:大兴水利,大办屯垦。
他成立了副长官水利指挥部,亲自指挥部队帮助地方兴修水利。
每逢水利工程需要军队帮助,他都会从部队中抽调人员,由团首长亲自带队。
有一次开挖水渠的誓师大会上,他对士兵们说:「此次挖渠责任重大,它直接关系着绥西的军粮民食,能否打胜这一仗,与我们抗战胜利密切相关!」
「因此都要把这次挖渠当成战斗任务来执行,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,就等于丢失阵地,要以军法论处!」
从1939年到1945年,六年时间。
他带着10万大军和当地人民一道,在后套地区疏浚、兴修渠道40余条。
原本荒凉的后套地区,硬是被他搞成了「塞上江南」、「鱼米之乡」。
粮食产量翻了几倍,军队不愁吃,老百姓也跟着沾光。
那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之一。
不是打了多少胜仗,不是升了多大的官。
而是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。
现在,共产党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。
不是黄河河套,是整个中国的水利事业。
他能做好吗?
他必须做好。
不仅仅是为了报答共产党的信任。
更是为了证明,他傅作义,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。
他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。
第二天一早,傅作义就来到了水利部。
这一次,他不再把文件交给副部长批示了。
每一份文件,他都仔细看,认真批。
不懂的地方,他就问。
他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:「我国水利建设任务很重,我在水利问题上还是个门外汉。要不辜负中国共产党、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,光坐办公室不成,得多下去了解情况,向群众学习,努力做好工作。」
从那以后,傅作义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。
06
1951年3月。
傅作义第一次以水利部长的身份去淮河考察。
这一去,就是49天。
从上游走到下游,看遍了整个淮河流域。
去洪泽湖蒋坝的时候,有十几公里路汽车过不去。
傅作义已经56岁了,但他坚持和大家一起走。
工作人员雇了三头小毛驴驮行李,还找了几个女青年帮忙牵驴。
傅作义看见了,劈头盖脸训了一顿:「为什么让人家女孩子牵驴?我们到了地方,让人把驴送回去不就行了?」
那段路全是沙石小道,爬山越岭。
傅作义身材发福,气喘吁吁,汗流不止。
副部长李葆华心疼他,让他骑驴歇歇。
他拄着竹杖笑着说:「我能坚持,小毛驴也挺可怜的,我这么重,它受得了吗?」
1952年修三门峡的时候。
他从黄河下游一路查到陕西潼关。
到陕县那天,气温40度。
屋里的家具都烫手,坐着不动都是一身汗。
傅作义年近60了,还是按计划走完全程。
晚上没地方住,他就在黄河沙滩上铺个席子,躺下就睡。
1957年4月。
他到山西视察水利工作,途中因过度劳累心脏病突发,住进了医院。
周恩来得知消息,立刻派专家从北京飞往太原抢救。
他才得以转危为安。
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。
从松辽平原到珠江三角洲。
哪里有水利工程,哪里就有他的足迹。
他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地。
有人说他这是做样子。
做样子能做23年?
1963年河北发大水。
傅作义刚从医院出来,转头就去了前线。
医生拦不住,他说:「我是水利部长,不去谁去?」
水利部的干部们,从一开始的不服气,到后来的心服口服。
他们看到,这个前国民党将领,是真心在为老百姓做事。
不是为了立功,不是为了升官。
就是想把事情做好。
07
1972年10月。
傅作义77岁了,身体实在撑不住了。
他给中央写报告,请求辞去水利部长职务。
批准了。
他这一干,就是23年。
从54岁到77岁。
他把人生最后的黄金岁月,全部献给了中国的水利事业。
1974年4月。
傅作义病危。
他躺在病床上,还在问来看他的人:「北方地区下雨了吗?」
10天后,1974年4月19日。
傅作义去世了,终年79岁。
周恩来亲自主持追悼会。
毛泽东送了花圈。
悼词中写道:「傅作义同志是爱国的,为和平解放北平,保护古都文物,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他担任水利部长23年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」
追悼会上,很多水利部的老同志都哭了。
他们想起傅部长在工地上的样子。
想起他在黄河边上铺席子睡觉的样子。
想起他拄着竹杖爬山的样子。
想起他说的那句话:「我是水利部长,不去谁去?」
08
多年以后。
一位研究者在整理傅作义的遗物时,发现了一个笔记本。
那是1949年9月24日,政协会议当天晚上,他写下的日记:「今日,周总理宣布任命我为水利部长。我哭了。不是因为委屈,不是因为激动,是因为终于……终于找到了家。」
「我这一辈子,从16岁上战场,到54岁放下枪。打了38年仗。为什么打?为谁打?打到最后,连自己都不知道了。」
「阎锡山的时候,我以为我是为山西老百姓打。到了蒋介石那里,我以为我是为中国打。可是越打越糊涂,老百姓越来越苦,国家越来越乱。」
「直到遇见共产党,我才明白,什么叫为人民。」
「我过去对不起共产党,对不起那些死在我手下的八路军战士。但共产党没有清算我,反而信任我,重用我,给我一个为人民做事的机会。」
「我发誓,从今天起,我要用余生来弥补过去的错误。」
「不为名,不为利,就是想踏踏实实做点事,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,不受水灾之苦。」
「这就够了。」
笔记本的最后一页,是一首诗:「一生戎马半生悔,放下屠刀终是归。愿将残年酬故国,不教江河负苍生。」
那位研究者看完,眼眶湿润了。
他想起傅作义在政协会议上那一幕。
想起他掩面痛哭的样子。
想起他振臂高呼的样子。
那不是表演,不是做戏。
那是一个军人,在经历了半生的迷茫和挣扎之后,终于找到了人生意义的那一刻,发自内心的呐喊。
从战犯到部长。
从敌人到同志。
傅作义用23年时间,证明了一件事:
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的人,人民永远不会忘记。
窗外,黄河水滚滚东流。
那是傅作义少年时见过的黄河。
那是傅作义中年时治理过的黄河。
那是傅作义晚年时魂牵梦绕的黄河。
如今,黄河两岸绿树成荫,良田万顷。
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了。
这,或许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。
参考资料与文献引用:
人民网《图忆:傅作义 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 任期23年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《70年前,为让百姓过好年,这场入城式被推迟到"破五"之后》百度百科《北平和平解放》词条知乎文章《傅作义任水利部长却有职无权,周总理:水利部的事他不批示,无效》维基百科《傅作义》词条网易新闻《1949年,周总理宣读任命决定,傅作义突然掩面痛哭,会议暂时中断》搜狐历史《"门外汉"傅作义为何自荐任新中国水利部长?》新浪网《协商共和―傅作义篇》求是网《北平和平解放的"一二三四"》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《统战史话 | "别人"眼里的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》
创作说明:
本文根据用户提供的《周恩来宣布任命决定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,傅作义当场掩面大哭振臂高呼,会议中途暂停》历史素材,并结合公开资料进行艺术创作。文章骨架基于真实历史事件,包括:1949年2月傅作义在西柏坡会见毛泽东、1949年9月政协会议上的任命场景、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长23年的经历等。对话、心理活动等细节部分为合理推测和艺术加工,旨在更生动地呈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氛围。
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期货配资官网提示: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